AI中国网 https: //www.cnaiplus.com
从航拍神器到,“天空警察”,无人机之于安防行业的地位,早已不是“会飞的相机”这么简单。
去年年底,IDC在其《全球半年度机器人和无人机支出指南》中指出,预计到2019年全球机器人和无人机支出将达1157美元,而到2022年,这一数字将达到2103亿美元。其中,2019年无人机相关支出预计将为123亿美元。
尽管机器人方面支出比无人机技术支出多得多,但IDC认为,得益于全球范围内的智慧城市、智慧交通以及智慧警务等方面的建设,无人机正在成为城市公共安全及公共服务的主力军,其年复合增长率将比机器人高出很多。
也就是说,渡过了资本寒冬,无人机市场正在进入前所未有的爆发阶段。
不可置否,消费市场仍是目前无人机应用最广泛的市场,但除了消费市场,无人机的行业市场还包括军用、安防、物流、农业以及医疗等等。针对视频的深度应用将是未来安防发展的必然趋势,而在搭载摄像头之后,无人机的应用市场也得到了空前的增长。撇开军用、物流、农业以及医疗等行业,本文将对无人机在安防行业的应用进行简单阐述。
无人机创新城市治安模式
尽管我国拥有武警、特警、民警、交警等多种警钟,但在犯罪手段日益更新和复杂的情况下,传统治安模式似乎有些心有余而力不足,无法对新时代的犯罪行为进行及时控制。
超大型城市的超大超所的治安维护工作一直是传统治安的难题,而警用无人机的出现,逐渐大批了这一僵局。在超大型城市的超大超所的治安维护工作中,搭载摄像头的警用无人机化身“空中天眼”可对所维护的场所进行全方位无死角监控,将无人机应用技术与政府网格化平台相融合,警用无人机平台结合视频、红外等监控及传送设备,可将所维护的场所的画面进行实时传输,从而对所维护的场所进行实时全面掌控。
在城市卫生管理方面,无人机也发挥了不少的作用。通过采用无人机“航拍巡查”的方式,在将航拍图片进行筛选后,执法人员可将存在的问题及图片向各区及责任部门及时进行交办,各城区、各责任部门根据“航拍巡查”中被拍到的垃圾死角,对照剪切图片开展拉网式排查核实,进行彻底清理整治,从而加大对城区环境卫生进行督查并整治。
另外,“城市救援”也已经被纳入了城市治安管理的一部分,现如今,在“城市救援的工作中,无人机已经承载了大部分的工作。无论是山区救援还是战乱地区的救援,无人机都已成为最主要的力量。
将“航拍技术”运用到城市治安管理中,无人机不仅代替了费力、费时、效率低的 “平面巡查”方式,提高了城市治安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,还将城市治安工作提升到一个科技新高度,我们姑且可以这样认为,无人机已逐渐成为城市公共治安中不可或缺的力量。而未来,随着无人机警用大队的成立,无人机将为维护公共治安做出更杰出的贡献。
无人机成突击犯罪现场“第一人”
无人机成为突击犯罪现场的“第一人”,这点已经不用否认。
现实生活中,鉴于无人机机动灵活、反应快速、影像实时传输等多种优点,无人机的确已经深入犯罪现场第一线,在对犯罪嫌疑人人数、随身装备、藏身空间的情况下,无人机称为公安部门首选的突击利器。在进入现场之后,无人机能将现场画面实时传输给公安作战部门,使其对突击现场进行全面了解,有利于嫌犯抓捕和避免公安人员、作案人员以及无辜人员的伤亡。
在公安消防现场,被作为“先锋军”的无人机通过空中对复杂地形和复杂结构建筑的观测,可进行火灾隐患巡查、现场救援指挥、火情侦测及防控,也组建成为了消防部门新型“武器”。利用消防无人机的智能检测,消防部门可即时掌握火灾现场信息,有效帮助现场指挥人员准确判断灾情,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,提高消防部队实战能力。
而在未来,随着视频监控技术的智能化,搭载视频监控技术的无人机或许还能对犯罪嫌疑人进行自我追踪。简单来说,一旦视频监控被赋予了智能分析的能力,搭载视频监控技术的无人机将在“被迫”跟踪犯罪嫌疑人的基础上进行自我进化——在接收到指定犯罪嫌疑人的照片、个人行径等信息之后,布控在城市上空的无人机将能对城市人群进行自动抓拍,一旦所抓拍的图像被视频监控技术分析认定为犯罪嫌疑人,无需命令下达,无人机将对该目标人物进行自动跟踪,这也就是未来的“空中警察”概念。
听起来是不是很惊奇!
AI中国网 https: //www.cnaiplus.com
本文网址: